夏季到了,去户外野营,观赏名山大川的美景,无疑是很多人工作之余的选择,但是,被昆虫咬伤的几率也随之增加。
在外活动,难免出现蚊虫叮咬。特别是今年蚊虫,比起往年好像来得更猛烈一些,蚊虫通过其口器刺伤皮肤,其唾液或毒液侵入皮肤而引起炎症。严重时易产生局部产生大疱、出血性坏死等严重反应。
1、什么是虫咬皮炎
虫咬皮炎是指昆虫叮咬人类皮肤而引起的炎性皮肤病,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及儿童的鲜红色风团样丘疹性皮肤病。
大多数病例的发生与昆虫叮咬有关,常见的有蚊子、虱子、跳蚤、螨虫、臭虫、蠓虫等。以夏秋季节多见,由于昆虫种类的不同和机体反应性的差异,可引起叮咬处不同的皮肤反应。昆虫叮咬时注入皮肤的分泌物是导致虫咬反应的致敏原。多次叮咬可产生耐受而出现脱 敏现象,本病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轻。
2、临床表现
01.常发生于暴露部位,皮损多表现为红色风团样丘疹或者纺锤形水肿性红斑,可伴有丘疹、水疱、瘀点、皮肤肿胀及瘙痒疼痛等症状,搔抓后可引起糜烂,继发感染,重者可出现紫癜样损害;
02.常成批发生,数目不定,多群集或条纹状分布,较少融合;
03.红斑和水肿常在短期内消退,留有坚实性丘疹;
04.经搔抓后表皮剥脱或水疱抓破形成结痂;
05.后期皮疹逐渐消退,留有短暂浅褐色色素沉着。
鉴别诊断:
虫咬皮炎常与水痘鉴别,后者多在发疹前有发热等全身症状,有流行性,皮疹散在分布,为红斑、丘疹及小水疱,而以小水疱为主,周围有红晕,数目一般较多,好发躯干,四肢近侧及头面部,口腔粘膜常常被累及,损害未见风团样皮疹,更无张力性水疱发生,自觉不痒或轻痒。
虫咬皮炎与荨麻 疹鉴别,前者不是单纯风团,而是混合性损害,即风团丘疹或风团水疱。
病程一般7~10天,可因继发感染而病程迁延,常常新旧皮损同时存在。